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建设金融强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最新信息

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建设金融强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2023-11-02 07:17:00
  证监会: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据央视新闻11月1日消息,证监会表示,未来将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证监会市场监管一部主任张望军表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未来要不断发力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个战略任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聚焦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目标,推动股票、债券、期货市场协调发展。还要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支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张望军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张望军介绍,从2018年至今,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由试点到全面落地,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未来,还将持续完善相关基础制度。
  “持续完善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退市等基础制度,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增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普惠性。”张望军表示,未来证监会还将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张望军表示,推动打通痛点堵点,引导社保、保险、年金等各类资金配置A股。持续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工具,提升投资交易便利性,营造“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张望军表示,对资本市场来说,未来要加强逆周期调节,提升资本市场监管适应性,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张望军说,规范发行和交易行为,及时评估优化股份减持、融资融券、再融资等机制安排,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统筹优化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等制度,全面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加大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强化穿透监管,为投资者提供真实透明的上市公司。有力有序化解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导,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市场人士认为,这将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更加强调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的重要作用。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强调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资本市场要更好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强调资本市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金融工具和市场中的核心作用;二是资本市场创设的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是最为丰富的,可以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和服务功能更加多元;三是资本市场链接着居民、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是促进多方利益协调的枢纽,既要服务好融资端,也要服务好投资端,才能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所以,尽管金融市场各行各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都要更好发挥作用,但是资本市场尤其突出枢纽功能,更加突出其平台性、多元性以及载体作用。”杨成长表示。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体现在优化资源配置上。通过资本市场,可以更有效地将资金引导至创新技术、国家安全等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体现在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上。资本市场能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于维持社会金融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资本市场可以协调个体金融风险,降低整体经济系统的风险。
  此次会议特别强调“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在市场人士来看,这既是满足日益多样化的企业融资需求,也是优化融资结构的必然选择。杨成长表示,股权融资不仅仅包括IPO融资和再融资,还有大量股权融资并非通过上市完成的,如企业之间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政府引导产业基金、跨境并购等。
  章俊表示,当前提出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的重点在于满足日益多样化的企业融资需求,优化资本结构,提高整体经济的融资效率,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需要在以下方面重点布局:首先,继续开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要完善和丰富股权融资制度,确保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良性循环。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实走深,降低融资成本。此外,还可以加强对新型股权融资模式的研究和推广。最后,还应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确保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
  章俊认为,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核心目标在于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为实现更加高效、稳健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在以下方面重点布局:一是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二是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公司操作合规、风险可控。三是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确保上市公司遵循相关法规和规定,并及时处罚违规行为。四是要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对创新和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五是要优化退市机制,确保不合规的公司从市场中退出,以维护市场的整体质量。六是要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活力,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企业上市。
  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稳健性 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10月30日至10月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不折不扣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金融工作各领域各环节,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金融工作。
  二是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既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也坚决不能让老百姓的票子变“毛”,要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
  三是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总量上合理增长,结构上有增有减,节奏上平稳适度,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是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五是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此次会议提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看来,货币数量和社会融资总量还有适度宽松、合理增长的空间,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还有稳中趋降的空间,结构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开发工具还有加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预计货币政策延续稳健态势、保持有力适度的货币条件、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灵活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调整信贷投向和信贷结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保持定向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会更加注重节奏、数量、价格、结构四个方面。节奏层面注重“适时”,灵活把握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注重节奏的变化以保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数量层面注重“适度”,仍然会坚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但会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升政策效果和稳定性。利率层面将注重“市场化”与“降成本”,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结构层面,继续加大对普惠小微、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交楼和租赁房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金融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华安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郑虹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陆续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交易模式,扩展国内专业投资者参与国际市场投资。同时,国内券商走出去步伐也在提速,随着部分龙头券商登陆H股,国内A+H股券商数量在增加,国内券商国际化布局持续推进,学习借鉴海外券商优秀经验,寻求更多国际新业务增长点成为国内头部券商转型的趋势之一。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开放深度、广度持续提升,金融市场生态、投资者结构、市场理念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国内金融生态体系的日益健康发展,对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政信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何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这不仅与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相呼应,也对下一阶段金融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一方面,要求加快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建立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在推动金融开放的同时,也要切实维护好金融安全与稳定,提升风险防控和化解能力,确保金融管理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
  谈及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表示,首先,可以在战略上做好金融对外开放的中长期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地落实和推进金融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逐步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体系。其次,大力推动区域金融对外开放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放宽对跨境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金融人才、技术、数据等资源的有序流动。另外,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改革进程,探索建立安全、便捷的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体系,统筹协调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积极推动两个市场健康发展。
  延续严监管基调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接下来会继续“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意味着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金融严监管基调将会延续。
  具体看,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记者分析称,会议聚焦如下几方面,包括,深化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推动监管模式由“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型。随着监管职责调整划分,各监管机构边界进一步厘清,我国“分业监管”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转型。
  此外,温彬还表示,本次会议延续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表述,强调“行为监管”,旨在加强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保护投资者权益,预计相关监管机制有望加速落地。
  受访专家分析称,会议在要求“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的同时,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也聚焦了如下重点风险领域,包括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外汇市场等。
  针对地方债务,会议强调“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温彬分析称,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再度上扬,结构性和区域性风险凸显,目前一揽子化债方案正在积极推进。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两项具体措施,旨在配合财政化债,消除隐性债务形成的土壤,充分发挥地方债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这包括丰富化险的工具和手段,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和防控机制,推动重点地区风险处置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即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项目资金“借、用、管、还”全过程,促进资金安全、规范、高效实用。
  就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冯琳认为,这主要是指要切实防范“一边化债一边新增”,同时推动平台企业转型,从根本上控制地方债务增长。这意味着尽管当前平台债务风险缓和,融资成本下降,但未来平台企业新增债务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
  外资券商加速布局内资券商巩固“中国资产”优势  近年来,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齐头并进。证券行业的双向开放也在持续推进中,最新消息显示,汇丰前海证券向证监会提交的《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核准》相关材料已被接收。
  从业务发展脉络来看,外资券商加速完善国内业务体系,积极申请各项业务资格;内资券商持续巩固“中国资产”优势,深化跨境一体化管理机制,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目前券商跨境业务存续规模已超9500亿元。
  外资券商持续完善业务体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近年来,外资机构“引进来”为证券行业发展引入活力。当前,证券行业中共有17家外资参控股券商,其中外资控股券商数量为9家(包括外资独资券商2家),今年1月份,行业首家新设外资独资券商渣打证券(中国)诞生。
  进入中国市场后,外资参控股券商正在进一步完善国内业务体系,加速各项业务的布局。例如,2021年至今,证监会共核准了8家中小券商通过子公司从事另类投资业务,其中4家为外资参控股券商,包括星展证券(中国)、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东亚前海证券、高盛(中国)。就在10月31日,证监会接收了汇丰前海证券的《证券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核准》的相关申请材料。
  中国银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师、团队负责人杨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资本市场而言,引进外资机构将会促进更多资本流入,提高市场流动性,这有助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对券商本身来说,外资券商通常具备先进的金融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通过与内资券商的合作与竞争,有助于内资券商提高竞争力,促进中国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投资者而言,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可以带来更多的投资选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也需要在规则、规制和管理等方面推进金融制度的完善,让相关监管制度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做好风险压力测试和金融风险防范,从而使市场更适应外资企业进入后的挑战。”
  内资券商“走出去”稳健发展
  与“引进来”相对应的是,内资券商也正积极通过“走出去”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巩固“中国资产”优势,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近年来,跨境业务成为券商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券商开展的跨境业务存续规模9591.37亿元,较去年末增长30%。券商跨境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业务整体发展稳健。
  目前,获准开展跨境业务的券商共10家,包括申万宏源广发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国泰君安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获准开展结售汇业务的券商共7家,包括中金公司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
  从头部券商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脉络来看,中信证券在半年报中展望,公司将对标国际一流投行衍生品业务,提升产品设计和交易服务能力,丰富产品线,巩固“中国资产”优势,加强国际区域布局,在中长期成为亚太地区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股票衍生品提供商。华泰证券也积极参与高水平开放,长期服务于海外优质资本的“引进来”和中国优秀企业的“走出去”,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赢得更多话语权和定价权;今年以来,公司继续深化跨境一体化管理机制,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在总营收的占比提升至21.1%。
  值得关注的是,在大力发展跨境业务、规模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内资券商“走出去”还需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杨超告诉记者:“首先,风险管理是跨境业务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内资券商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的识别和控制;另外,国际合规性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必须遵守国际金融法规和合规要求,确保其业务符合国际标准,避免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其次,技术和创新能力是内资券商需要不断提升的方面;要积极投资先进的金融科技,不断提升业务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效率,向市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再者,拥有国际化的团队是成功开展跨境业务的前提;内资券商需要拥有国际市场经验和文化敏感度的专业团队,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
  头部险企发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多方面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今后还可更好做好“五篇大文章”。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头部险企负责人表示,将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多方面体现“两大功能”
  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已有多方面体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3678.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2%;全年赔付支出约1.55万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承担责任。例如,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金为实体经济融资超过21万亿元。二是保障民生安康,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风险保障。例如,2022年,健康险为人民提供风险保障2234.7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86%;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人。三是保险业已成为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的重要机制,在重大突发事故、自然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发展。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从财产险来看,保险业的防灾减损服务是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典型体现,减少企业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在人身险领域,商业健康险的迅速发展,以及惠民保的普及,为普通大众提供了疾病风险的保护罩,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风险,为稳定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下一步,保险业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中国人寿将进一步把更多保险、投资、银行等金融资源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进一步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进一步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11月1日上午,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会议指出,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的“主力军”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强化政治引领,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和支持保障力度。强化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对接和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金融保险需求。强化统筹联动,充分发挥集团保险、投资、银行综合金融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白涛表示,中国人寿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特别是针对金融风险隐患,切实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加快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助力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下一步,中国平安全体成员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把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计民生作为发展的着力点,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高质量发展。二是全面提升“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消费和保险保障需求。三是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牢固树立风险底线意识,坚守长期可持续发展理念。
  马明哲表示,中国平安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战略方向,稳守风险底线,充分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健康”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中贡献平安力量。
  在陈辉看来,保险业做好“五篇大文章”,在微观上要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宏观上,要更好构建国家安全网。这就需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是做好可持续保险,将保险导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如乡村振兴、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等;二是做到负责任投资,将保险资金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同时要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纳入投资决策。
  周瑾认为,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五篇大文章”,保险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针对低收入群体要更好发挥互助共济作用。例如,商业保险机构可以在养老金融赛道有更大作为,以减少养老第一支柱即社会养老保险的压力,更好对冲养老压力以及通胀风险。
  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国有大行担当“稳定器”与“压舱石”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对于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会议提出支持其“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未来如何发挥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受访专家表示,国有大行需在“大”的同时,提高自身运营和金融服务效率。
  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总量增长很大,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客观存在,需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要把重点发展领域和薄弱环节补齐,“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将是未来金融业在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发力重点。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金融服务供给总量不断增加,面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金融服务不仅要保障数量,还要提升质量,通过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当前我国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定位作了表述:“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4022214亿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671709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为41.6%。
  在娄飞鹏看来,不同金融机构的优势和特点不同,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专长,并在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有效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金融服务。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机构覆盖广,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不仅如此,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相对更加规范完善,经营风格更加稳健,风险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发展的稳健性更加突出。
  “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求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需在‘大’的同时,提高自身运营和金融服务效率,在提升自身发展和金融服务质量方面做工作,不断做优做强。特别是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断扩大金融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情况下,也需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挥积极作用。”娄飞鹏称。
  需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
  金融发挥着资金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这一职能,将更多资源投入相关领域,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
  曾刚表示,近年来特别是2019年之后,国有大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增速快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充分体现了在逆周期调控环境中,国有大行在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在结构优化方面,国有大行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方面占据明显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普惠金融成为国有大行业务布局的发力方向之一。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国有大行需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国有六大行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金融供给,有效发挥了金融助力稳增长的大行支柱作用。例如,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2.5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制造业、科创、绿色、民营、普惠和涉农等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农业银行80%以上的贷款投向了制造业、基础设施、能源等重点领域。
  对于后续信贷投放的规划,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将综合考虑实体经济有效需求、货币政策导向、战略发展需要、资金资本等内部约束条件,合理把握贷款新增总量和节奏,与全社会融资增长、经济复苏态势相匹配,维护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对公业务持续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契合高质量发展导向,继续精准有力支持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科技创新、幸福产业等新兴领域,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提升业务占比。继续发挥基础设施传统优势,支持国家区域战略实施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建立更加多元的融资结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于丽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优化市场主体的融资结构,推动创新发展和区域协调等。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围绕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路,债券市场近年来稳健发展,不断加深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债券市场总存量规模达到152万亿元,较2022年末提升11万亿元,较2014年末提升116万亿元,市场持续扩容。
  与此同时,债券新品种不断出现,包括不限于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债、权益出资型票据、双创债、高成长债券、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乡村振兴债券、革命老区债、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债和低碳转型债等贴合国家战略的创新品种。
  谈及今后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明明认为,应引导更多的发行人参与到直接融资市场,从而建立更加多元的融资结构。需要加强投资机构教育,鼓励高收益债市场发展。
  在于丽峰看来,债券市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制度,夯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加强信息披露管理,保障投资者权益;二是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债券市场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满足不同类型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需求;三是加强风险管理,继续建立健全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及时识别和防范市场风险,保障市场的稳定运行;四是进一步全面推动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提高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在保证金融安全基础上推进债券市场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针对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受访专家认为,发展好养老金融需积极推进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发挥金融跨期资源配置功能,为人民群众积累养老资产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银行发力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等内容。当前,金融服务个人养老和养老产业的重要性凸显。
  2022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去年11月份,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落地满一周年。
  参与个人养老金运行的金融机构众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关键主体,承担着提供多元、优质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其优势主要集中在账户和渠道。目前,已有23家银行获准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
  近日,多家上市银行在三季报中公布了个人养老金业务情况。例如,上海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持续打造为老服务特色,丰富养老宣传教育活动,创设专属储蓄类产品,满足老年客户资金增值保值需求,不断延展养老财富管理内涵。截至2023年9月末,上海银行养老金客户为158.07万户,继续保持上海地区养老金客户份额第一,管理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AUM)4517.96亿元。
  北京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该行全面发力养老金融,推动开户规模与缴存质量双提升。截至9月末,该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突破114万户,成为首家且唯一一家突破百万的城市商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人民群众积累养老资产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迫切需要发展好养老金融。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告诉记者,养老金融的发展关系到养老“三支柱”的建设。个人养老金有关政策的落地,将逐步为金融市场提供较为充沛的长期资金来源,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
  业内人士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影响深远,对金融机构而言是重要的历史机遇,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各具禀赋优势,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养老金融市场未来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创新产品供给
  谈及进一步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商业银行需要不断丰富、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如在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风险偏好的基础上,设计差异化、系统化的理财产品组合;不断探索适用于老年人的消费场景建设,对老龄群体消费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支付工具等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发真正符合老龄群体消费习惯的产品及支付工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为鼓励更多个体参与缴存个人养老金,可以考虑对低收入或三孩家庭直接补贴;对不同人群分档设置不同缴纳上限;打通第二、三支柱的转存制度,释放更多资金以撬动更多需求等。
  杨海平建议,应进一步加大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力度,继续积极推进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利用金融科技进一步优化养老金业务办理体验等。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要多措并举  10月30日至31日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当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供给持续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持续强化。笔者认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要多措并举,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
  一是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注册制改革以来,市场出现诸多积极变化:生态持续净化、结构明显优化、内生稳定性不断增强。同时,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包容性和覆盖面显著提高,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后续,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一方面,要将注册制各项配套制度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增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普惠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融资端、投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的改革,营造“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此外,要进一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二是要促进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的平衡发展。
  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其中,在投资端改革方面,近期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如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降低保险公司权益投资风险因子,财政部发文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
  这些都是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工作稳步推进、走向深入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后续,仍需继续推进改革,打通痛点难点堵点,比如,如何更好地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如何提升长期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积极性、丰富中长期资金的组合管理工具等。
  三是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强各层次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
  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持续完善是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板块架构非常清晰,不同的板块特色更为鲜明,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沃土。同时,各板块之间通过不同的方式,如转板、并购重组等,加强了有机联系。未来,要让不同市场之间形成协同互补、错位发展、有机联系的新格局,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
  四是要继续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机构、市场、产品多个维度的对外开放,动作频、信号密、成果多,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呈现出双向提速的局面,为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增添不少动力。未来,在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方面,要将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更加完善的制度安排,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总之,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需要各方齐携手、共发力,让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建设金融强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